ZHCAEP9B July 2015 – November 2024 DLP7000UV , DLP9000XUV , DLP9500UV
當 DMD 以相干、準直、窄帶光照亮?xí)r,反射結(jié)果為二維斑點圖案,稱為衍射階數(shù)。根據(jù)像素間距、DMD 微鏡傾斜角、照明波長和照明光的入射角,可以存在從完整火焰 到完整抗火焰 的一系列條件。
當一個衍射階包含整體衍射模式中的大部分能量時,就會出現(xiàn)火焰條件。建模表明,這單個階可以包含近四分之三的輸出能量,剩余的季度分配到所有其他階中。這是最好的情況。設(shè)計為在火焰條件下運行的光學(xué)系統(tǒng)可以使用更小的角孔徑,但可能需要 DMD 對齊功能,并需要進行照明和投影光學(xué)路徑角度調(diào)整,以校正不同 DMD 之間的標稱傾斜角度變化差異。
當四個最亮的階在衍射模式中包含等量的能量時,就會出現(xiàn)抗火焰條件。建模表明這四個相鄰的階都可以包含總輸出能量的大約六分之一(總共約三分之二),其余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剩余的每個階中。
使用采用 DLP DMD 技術(shù)的激光器 (DLPA037) 中更詳細地討論了基本 DMD 衍射。
對于支持 UVA 的 DMD,各個微鏡之間的最大指定傾斜變化為 ±1°。在 UVA 區(qū)域,這種傾斜角差可使客戶接收到 DMD,從而產(chǎn)生從抗火焰狀態(tài)到火焰狀態(tài)的各種情況。因此,系統(tǒng)輸出光學(xué)元件必須有足夠的孔徑,至少在抗火焰條件下收集四個最亮的階。例如,在 363nm 下,10.8μm 間距器件需要直徑至少為 2.7 的角孔徑。通過將直徑增加到 3.9°,采集四到五個階,建議這樣做。這個推薦直徑由 sin-1(2λ/d) 計算得出,其中 λ 是波長,d 是像素間距。
相干光源需要額外的設(shè)計考慮因素。反射輸出會產(chǎn)生一組衍射階數(shù),而不是單個反射光束。這些階數(shù)都與輸入束具有相同的角度范圍。因此,幾乎沒有角度范圍的準直光束會產(chǎn)生準直衍射階數(shù)。
輸出孔徑能夠看到 一定數(shù)量的此類衍射階數(shù)。如果 λ 角度直徑小于 sin-1(λ/d)(其中 d 是 DMD 的像素間距),則只能在輸出孔徑中捕獲一個階,如圖 5-6 的面板中所示。
如果入射照明角度是固定的,則傾斜角的變化不會導(dǎo)致衍射階數(shù)移動,但確實會導(dǎo)致能量分布在兩個階數(shù)之間發(fā)生變化。因此,如果捕獲的階接近火焰條件,則大部分可用的能量將在此階中捕獲(圖 5-6 中的面板 (a))。如果條件接近抗火焰點,則此小孔徑僅捕獲輸出的一部分(圖 5-6 中的面板 (b))。
為了在系統(tǒng)設(shè)計中提供容差,TI 建議擴展輸出孔徑以捕獲四到五個階,如圖 5-7 中所示。如前面的示例所示,在 363nm 下具有準直光的 10.8μm 像素間距 DMD,大約 2.7° 的最小角直徑捕獲一個或四個階,3.9° 捕獲四個或五個階。方程式 3 給出了建議的最小角直徑:
其中:
盡管階不會隨傾斜角度的變化而移動,但會隨照明角度的變化而移動。如果照明移動了 θ 角度,則輸出端的階數(shù)大約移動 –θ。因此,TI 建議包含一種將輸入照明角度調(diào)整 ±2° 的機制,從而能夠在輸出孔徑中捕獲具有最高強度的四到五個階。
建立照明角度和投影角度后,由于 DMD 傾斜角的差異,投影 DMD 階數(shù)不得移動。但是、每個階的功率可能會因 DMD 傾斜角而變化。圖 5-8、圖 5-9 和圖 5-10 展示了特定波長 365 nm 的 7.56μm 間距 DMD 傾斜角 11、12 和 13 度所影響的主要階的功率和位置。投影孔徑的中心顯示為 + 符號,投影中心由紫色菱形定義。階為紫色圓,其中每個圓的面積表示該特定階中的相對功率量。在確定照明和投影角度并將其固定到位后,請注意隨著傾斜角度變化 (11-12-13°),投影孔徑內(nèi)的階不會發(fā)生變化,但功率會從某些階移動到其他階。這說明了采用適當?shù)耐队翱讖匠叽缫愿笙薅鹊厥占敵龉β实闹匾?,同時考慮 DMD 傾斜角以及照明和投影對齊方式。
圖 5-11、圖 5-12 和圖 5-13 展示了 10.8um 像素 DMD 傾斜角 11、12 和 13 度所影響的主要階的功率和位置。
與非相干情況一樣,輸出孔徑的角度直徑設(shè)置了可實現(xiàn)的縮小倍數(shù)水平的實際限制。例如,在 363nm 波長下,使用準直光的 10.8μm 像素間距 DMD 的最大縮小倍數(shù)約為 13.9 倍。如果入射光束具有角度范圍,則必須先將直徑添加到輸出孔徑,然后才能確定可實現(xiàn)的縮小倍數(shù)。
一般而言,可實現(xiàn)的最大縮小倍數(shù)可以通過聚焦光學(xué)元件相對于制造表面的 ? 數(shù)來確定,然后設(shè)置到 DMD 的距離,使孔徑直徑為建議的最小值(請參見方程式 3)。方程式 4 給出了可達到的最大縮小倍數(shù)的估計值。
其中:
總之,相干源具有與非相干源相同的兩個限制。但是,最小孔徑由衍射階數(shù)的角度間距而不是單獨的傾斜公差決定,這反過來又限制了最大實際縮小倍數(sh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