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在上電后使用系統(tǒng)主機通過 I2C 或 SPI 對初始配置進行編程的應用,可以遵循以下一般過程:
- 給器件加電以在 I2C 或 SPI 模式下啟動(請參閱器件啟動)。
- 將所有輸出設置為靜態(tài)低電平,確認啟動時沒有毛刺。
- 對于所有輸出,配置 OUT_x_CONFIGURATION 寄存器。
- 僅對于 OUT0 和 OUT1,配置 OUT_x_CONFIGURATION 和 OUT_x_STATIC_LOW 寄存器。
- 寫入到除以下寄存器之外的所有寄存器:
- 步驟 2 中列出的寄存器。
- R25[0] (SYNC_EN)
- R21[6] (SYNC_SW)
- R23[6] (SWRST)
- R23[5:3] (DPLLx_SWRST)
- R23[2:0] (APLLx_SWRST)
- 通過寫入以下內(nèi)容來執(zhí)行全局、DPLL 和 APLL 軟件復位:
- SWRST = 1
- APLLx_SWRST = 1
- DPLLx_SWRST = 1
- SWRST = 0
- 注意:DPLLx_SWRST 和 APLLx_SWRST 是自清除位。
- 在將 SYNC_EN 和 SYNC_SW 置為有效之前,通過輪詢 PLL 失鎖狀態(tài)寄存器 LOL_PLLx,等待 APLL 鎖定。
- 通過寫入以下內(nèi)容,將 SYNC 置為有效:
- SYNC_EN = 1
- SYNC_SW = 1
- 修改步驟 2 中列出的輸出寄存器:從靜態(tài)低電平更改為所需的輸出狀態(tài)。
- 通過寫入以下內(nèi)容,將 SYNC 置為無效:
- SYNC_SW = 0
- SYNC_EN = 0(可選且非必需)
- 可選,但推薦:清除中斷 (INTR) 狀態(tài)標志。這些位不會自行清除(粘滯),在尚未正確配置 DPLL 和 APLL 寄存器的情況下,這些位可在啟動期間進行設置。
或者,使用器件特定的 TICS Pro 配置文件,為當前加載的 .tcs 文件導出自定義寄存器編程序列,如圖 8-47 所示。